中学历史工作坊 第五组 张欣怡(历史学18-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张欣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五四运动》上乘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含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三个子目。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需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学情分析
关于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强;同时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对中国近现代史实有着理性的判断与认知;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位。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量,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及重要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过程与方法上,学会串联归纳课文,分析图片影像史料,比较五四前后阶段异同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认识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历史意义设为教学重点。又考虑到五四精神及其影响的抽象性,于是我将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及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设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设置的特点,我在教法设计中融入了讲述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同时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进行学法上的指导。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展示。
我将在课前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渲染气氛,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于本课,接着呼应歌曲,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过节呀?(喜欢)
其实啊,除了传统节日,我们还有着许多纪念性的节日。同学们透过刚刚听到的歌曲猜猜,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哪个节日呢?(五四青年节)
对喽,就是五四青年节!那么,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定为中国的“青年节”呢?“五四精神”又是什么?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五四运动》,一起来揭开谜底吧!
进入新课讲授后,我将原教材内容概括提炼为“前情提要,寻缘五四”“民变蜂起,感知五四”“不负青春,弘扬五四”三个子目。
在第一个子目中,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为中国赴巴黎和会送行仪式”文字史料,抛出“公理定能战胜强权”的期许,然后放映《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创设历史情境,大家请看:…
影片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提炼中日间辩论焦点问题,前后情感跌宕,启发思考。
顺势呢,引入2分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深层挖掘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原因,以此点出弱国无外交!进而强调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子目:“民变蜂起,感知五四。”
我会给予学生2分钟快速阅读与提炼教材和相关图片信息的时间,使其自主学习,归纳得出五四运动的基本线索;
接着一起分析五四运动扩大的图片与文字史料,提炼关键词,对比分析前后两阶段运动的异同,梳理五四整体脉络,构建时空观。
同时根据梁启超关于五四运动胜果的描述,再次进行合作探究,深层挖掘五四运动虽已实现了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拒签条约等“直接目标”,但“公理”仍未战胜“强权”,从而揭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的事实。
在第三个子目“不负青春,弘扬五四”中,我呼应开头,设置了影片内容的再回顾,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促使中国代表在没有接到北洋政府命令的情况下拒绝签字,埋下伏笔,以此阐释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接着,我将对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定论加以讲述,揭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
然后直观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资料,强调五四运动对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的塑造,给学生带来情感激荡,加深历史责任感。
并在课堂末尾引入李大钊的名言,表明五四运动虽“只此一回的演行”,却乃永久存在,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最后我会在课堂上再次播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谨以此歌纪念那些为国家兴亡奔走呼号的热血青年。启迪感悟,升华主题。
课后则继续发挥创造,引导学生代入情境,拟写五四爱国宣传单,使五四余音在学生间经久回荡。
七、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纲目式结构,按照课程内容行进的线索,分条列举,力求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