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工作坊 第三组
坊员:李咏琪(历史学19-1) 指导老师:李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三国鼎立》,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地位
《三国鼎立》一课是部编版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第一课,也是整本教材的第16课。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东汉末年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三个子目的内容。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三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三)学情分析
今天所教的是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的第四单元内容,学生经过前面一段时间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和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七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对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我设置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依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2.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依据: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水平,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原则。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结合图表分析、归纳总结及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等进行课堂教学。
(二)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播放央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片段进行导入。
(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材内容,这一环节共分为三部分:
1.官渡之战
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和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让学生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形势,同时也是官渡之战发生的社会背景。
依据“论从史出”的原则,我设置了如下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北方的两大军阀——袁绍和曹操(通过《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指出袁绍强大的原因——实力强盛;通过材料指出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教师简单展示官渡之战的社会背景和交战双方,结合《官渡之战形势图》讲述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和战争过程、结果及影响。
2.赤壁之战
依据《曹操统一北方形势图》为学生分析官渡之战后的天下形势,引出赤壁之战爆发的背景。通过相关图片让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中双方采用的战术(火攻和铁索连船),通过曹操战前在船上横槊赋诗的欢欣鼓舞与战后惨败北撤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影响等内容。表格如下:
3.三国鼎立
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分析赤壁之战后三国形势。
通过表格让学生清晰明确的了解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表格如下:
(特别指出:公元222年,吴国建立后,三国鼎立局面才算正式形成;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通过相关图片,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曹魏: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②蜀汉:诸葛亮治蜀的措施,教师强调蜀汉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
③孙吴:吴国发展江南经济,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合作探究
①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对比,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②小组讨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本内容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图示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训练拓展
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巩固基础知识(课件展示题目)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C)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30年
2.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观看纪录片《三国的世界》;预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三国历史进行深入了解,并为下节课做铺垫。
五、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
曹魏、蜀汉、孙吴
以上就是我对《三国鼎立》一课的说课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