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华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
听完这首歌后,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首歌的歌名是《曹操》,但是歌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三国”一词,而曹操虽然并非三国时期的人但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曹操究竟做了什么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具体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其实也是一首歌,是一首水与火之歌。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接下来的内容。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东汉末年,水深火热。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灾频发,各地起义不断,而汉灵帝刘宏并没有什么作为。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这些农民起义中,黄巾军势力最大。汉灵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允许各州郡自行招兵买马。最终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养肥了一群军阀。那么在北方的军阀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这位同学很踊跃,请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在北方的军阀中,曹操和袁绍实力最强。这两个人的势力分别在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战况焦灼。那么大家想一下,在朝廷腐败丶天灾频发丶军阀割据且互相攻伐的情况下百姓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百姓最渴望的又是什么呢?请这位穿白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回答一下。回答的很好,百姓最希望的就是结束动荡,恢复统一局面。而曹操和袁绍也是这么想的,他们都想统一中国,它们之间的战争也不可避免。
(2)官渡之战,成于水火。
同学们请看,这是官渡之战示意图。让我们一同来完成这张表格。时间是在公元200年,地点是在官渡,人物是曹操袁绍,目的都是为了吞并对手丶称霸北方。在此战中,曹操采取的是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了袁绍军的粮队并用火烧掉了袁绍军的所有粮草,迅
速歼灭了袁绍军主力,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人的计谋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知道是谁吗?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是许攸。许攸原本在袁绍一方,但因得不到重用便投靠了曹操,得到了曹操的礼遇,为曹操献计偷袭袁绍军粮仓,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那么曹操的胜利完全取决于许攸的谋略吗?请大家阅读以下材料找出其他的原因并举手回答。好,请墙角那个举手的同学回答。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除了许攸的计谋外,曹操所采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丶发展屯田的策略以及曹操个人礼贤下士丶唯才是举的行为都是官渡之战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不久便以此为基础同一了北方,而南方仍有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曹操想要继续南下统一中国,于是便爆发了另一场重要战争。
(3)赤壁之战,败于水火。
让我们来一起看赤壁之战战争示意图。用同样的方法,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时间是在公元208年,交战双发是曹军和孙刘联军,兵力方面是5万人对抗20万人,而最终却是只有5万人的孙刘联军获得了胜利,因此这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争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结合材料分析一下曹操为何败于水火。首先是孙刘联军善用火攻,发现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处之后便采用了火攻的方法。这里我们注意一点,关于火攻的计谋,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是周瑜和诸葛亮提出,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的黄盖提出了该计谋,我们应该主义历史演义小说和真正的历史之间的区别。说回赤壁之战,有同学知道曹操为何会将战船连在一处吗?请这位同学回答。回答的很好,正是因为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不善水战,所以才会将战船连在一起,而这也是后面的材料中所展示的曹操失败的原因,即其士兵多为北方人,不善水战且在开战前便已经因为水土不服而多生疾病。除此之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曹操并不具备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那么这场战争过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学习第四部分。
(4)三国鼎立,因水而兴。
三国的鼎立与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分别看一下三国的情况。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注重维护水利设施,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蜀国原本就有的都江堰也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水源充足,所以农业和丝织业得以发展,蜀国的蜀锦行销各地。
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吴国,临近于海,造船业发达,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促进了江东的开发。230年,孙权便已派人到达夷州,即今天的台湾。
魏国通过兴修水利设施,保护农桑,促进了农业发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结束了,我还给大家留了一个有趣的作业:找出一或多处历史上的三国与《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三国的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下次上课前交给课代表。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