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互联网+”师范生成长工作坊实施方案要求,12月23日上午,人文学院中学历史工作坊第十一组和第十二组坊员前往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跟岗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坊主老师——蒋丰慧老师与宋振东老师带领大家进行。
活动一开始,坊主老师首先将本组坊员召集到办公室,针对上次跟岗实践的相关情况做出总结,为坊员详细地讲解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内容以及可能会面对的困难。比如,如何制作PPT才能更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如何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补充?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等等。同时,两位老师还详细地为坊员们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应该特别注意的内容。


接着,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坊员们走进了蒋丰慧老师的课堂,课程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二的第14课,本课程共有三个子目。讲述了历史上发生过的疫病、我国历史上的中医药成就以及西医在我国的传播。蒋老师的PPT制作精美,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讲解清晰明了,情感充沛,非常自然地将学生和坊员们带入了课堂之中。

随后,大家又来到宋振东老师的课堂,观摩选择性必修二的第15课,本课程共两个子目。在学生基本阅读完课本第一阶段内容后,宋老师从时间轴入手,论述了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还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早期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过程。之后,宋老师又为同学们补充了相当多的课外知识,以新中国消灭血吸虫病、乡村医生政策和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等共和国医疗卫生史上的重要事件、政策为切入点,生动有趣地讲解了课程内容。

观摩课结束后,蒋老师、宋老师和坊员们进行了交流。蒋老师和宋老师详细地为坊员们讲解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他们指出,要“反思失败之处,引以为戒,亡羊补牢”,要“反思教学疑难,反复推敲,化难为易”。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但是课堂上可能无法解决。教师要把学生反馈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仔细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是可以感觉到的。把这些疑难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从而更加明白透彻。听完两位老师的教导,坊员们受益匪浅。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坊员与坊主老师的每一场相遇,都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每一次互动交流,都是对坊员教育视野的开拓。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坊员们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学习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班级管理方法。相信坊员们会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改进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案:尚莹莹、冯凯 一审:魏清彩 二审:王超 三审: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