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  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  专业认证  学术科研  应天书院  文化季刊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校友工作  学院音像  在线咨询 
 
首页: 首页>>应天书院>>应天周末讲坛>>正文
 
应天周末讲坛
 书院工作 
 应天周末讲坛 
 应天书院讲坛 
 
人文学院举办“中国古代社会史浅论”应天周末文化讲坛
2023-11-11 10:18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11月10日晚7点,人文学院应天周末文化讲坛第三讲在国学堂举行。本次讲座主题是《中国古代社会史浅论》,主讲人为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于志刚,历史系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百余名同学参加。

讲座伊始,于志刚老师从历史人物和历史学讲起,讲到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应该关注包含各种群体的普罗大众;历史学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还有婚姻家庭、医疗疾病、生态环境等,同时于老师强调应该多视角观察历史中的大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本次讲座,于老师从饮食史、疾病史、环境史三个方面分别举出案例进行讲述。

于老师谈到,中国中古时期的动物性食料结构,经历了一个由猪肉向羊肉转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更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生态背景。东汉末年,气候进入寒冷期,长城以北的很多地区已不适宜游牧民族生活,因此游牧民族纷纷南下,涌入内地,这既带来了他们放牧的经济传统,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就给华北地区的食肉结构转变提供了历史契机。于老师指出,此前学界都认为豆腐的起源与西汉淮南王刘安有关,但实际上这一观点存在问题。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去考证:豆腐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假设汉代已经有了成熟的豆腐制造工艺,就不会是偶然为之的事情,一定会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且会在文献上有所反应。于老师通过文本分析和史料解读告诉我们,迄至唐后期豆腐才出现人们的餐桌之上。

于志刚老师在谈到疾病史时引用了唐高宗咸亨年间大非川战役的案例。他讲到这场战役唐军以失败告终,在《旧唐书》中记载的原因是“彼多瘴气,无宜久留”以及薛仁贵的畏敌,实际上失败的原因应是中原人难以抵抗高原反应。而安史之乱后吐蕃趁虚而入进入长安,但是仅停留了半月就返回河湟地区,真实原因也是吐蕃军队对内地环境的不适。之后于老师又谈到明朝崇祯年间的鼠疫,与历史时期干旱气候、农民起义和女真入侵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死局,最终导致明朝灭亡。于老师提示同学们思考历史上的战争与疾病的关系,并为同学们推荐了《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等经典著作。

于老师还谈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界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过激烈的讨论,陈寅恪先生在《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真实的桃花源在北方的弘农或者上洛,然而唐长孺等学者则从不同的方面对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提出质疑,于老师讲述了王利华先生的观点。他讲到,王利华先生认为从现存史料中所见中古时期豫西的生态环境良好,中下游水资源环境良好,桃林和竹子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所分布,河流径流量大,且当时战乱年代地方豪族屯聚堡坞据险自守,《桃花源记》中的场景很有可能在豫西地区上演。

本场讲座历时近两个小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于老师的讲述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感受到社会史的魅力和历史学习的乐趣,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在场同学收获满满又感到意犹未尽,对下一次讲座充满期待。


(撰稿人:徐赫迪 一审:于志刚 二审:薛立芳 三审:冯志伟)

打印    收藏
上一条:人文学院举办“传承应天书院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兼谈应天书院与北宋文化的发展”应天周末文化讲坛
下一条:人文学院举办“格律诗吟诵技巧”应天周末讲坛
关闭窗口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教学管理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人才招聘 | 创新创业 | 合作交流 | 国学文化促进会

版权所有商丘师范学院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邮编:476000

招生电话:0370-3057992/3057995/3057997 豫ICP备05004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