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  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  专业认证  学术科研  应天书院  文化季刊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校友工作  学院音像  在线咨询 
 
首页: 首页>>专业认证>>正文
 
专业认证
 政策解读 
 认证动态 
 中学语文教学优秀案例库 
 中学语文名师名家授课案例库 
 中学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 
 优秀一线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课程评价机制与实施细则
2021-09-12 14:35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课程体系及目标达成评价是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为了合理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根据《商丘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人文学院(应天书院)课程评价机制与实施细则。

一、课程评价机制

包括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两个部分,基于评价结果,进行课程修订,形成持续改进的课程评价机制。

(一)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

评价机构:人文学院(应天书院)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评价负责人:专业负责人

评价周期:每年微调一次,4年大修一次。

评价内容:(1)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规定;(2)课程设置是否支撑毕业要求;(3)课程设置是否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以及各类学分比例是否合理;(4)课程内容是否体现专业性、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实践性;(5)课程内容是否体现思想性、融入师德教育。

评价方式:(1)外部评价,利益相关方(用人单位、毕业生)、校外专家评审;(2)内部评价,内部自评与研讨、国内外培养方案调研、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评价机构:人文学院(应天书院)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评价责任人:课程组负责人。

评价对象与评价周期:

评价对象为本专业的所有必修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课程达成评价记录和分析报告学院存档,保存6年。

定性评价:由教学副院长组织,工作组负责完成。工作组成员包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负责人、学系主任和课程组负责人。

定性评价主要职责:审核和确认课程目标是否和毕业要求指标点有明确关联,是否便于考核;审核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合理;审核教学内容及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符合毕业要求、教学大纲要求,是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并审核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定量评价:由专业负责人组织,课程组负责人负责,学生参与,课程的主讲教师是第一责任人与完成人。

定量评价主要职责:制定符合学校定位、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教学大纲;收集、计算、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形成记录文档。

通过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分析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利益相关方他评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三)课程修订

根据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与修订意见,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改进下一步的课程与教学。

该评价机制是在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经专家多次评审的基础上形成的。机制运行过程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及在校生、毕业生需求不断修订课程,保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具体课程评价机制见下图。

图1 课程评价机制图

二、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

课程体系每四年修订一次,每年微调一次。工作组负责实施评价工作。评价依据参照《商丘师范学院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与实施办法(试行)》,结合《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标准》,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调查、本专业内部自评与研讨、外部调研与意见征询等方式,对已有课程体系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程序包括:第一,成立工作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工作;第二,专业内部自评与研讨,深度剖析现状与问题,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梳理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对毕业要求各个指标点都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第三,开展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分析利弊优缺及其启示;第四,查阅国外培养方案等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第五,校外专家评审,提出修改意见;第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向本专业在校生、毕业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及用人单位领导及教师了解其对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过程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充分结合,听取外部评价(利益相关方调研、校外专家评审),结合内部评价(内部自评与研讨、国内外培养方案调研、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对各评价内容进行充分论证。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通过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方式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别进行。

(一)直接评价

理论课程的评价由任课教师进行,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由指导教师进行。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负责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量化评价与质性分析。

量化评价由任课教师或指导老师计算每门课程各分目标的达成度,得出课程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见图2)。

理论课程:结合学生平时课堂回答问题、参加讨论、平时作业分数及最终考核分数等,紧扣课程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各分目标之间的权重,计算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实习实践: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见习报告、研习报告、实习报告、教学设计、实习总结、听课记录等进行考核评价,评分标准均应明确衡量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最终通过考核结果对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利用阶段考核管理模式督促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阶段考核包括开题、评阅及毕业答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针对体现学生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工作态度等的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进行考核评分,各项评分标准均应明确衡量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根据考核结果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的达成度,并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形成记录文档。

上述每门课程目标的每个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方法是:取本课程所有学生各考核环节考核成绩,若学生总数为 N,课程目标 i 总成绩包含 J 个部分,则第 i 个课程目标的直接评价的计算公式为:

图2 课程目标i的直接评价的计算公式

质性分析参照学生评教分数、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平时作业等,对本学期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间接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利益相关方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问卷的分发、收集及数据处理由专人负责,多样化采集各方信息,听取多方建议,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报告。协调学生、一线教师、专业负责人、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各方面关系,课程评价制度的修订要在进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进行。

1.理论课程教学

(1)课前评价:一般与期初教学检查同步。工作组主要检查确认以下内容:①课程目标分解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支持课程目标实现;③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课程考核方式是否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并便于量化考核。如不能达到要求则进行相应修改,直至符合要求。

(2)课中评价:一般与期中教学检查同步。由工作组对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材料进行评价,主要侧重以下四点:①教案、作业、测试与课程目标的符合度;②是否依据教学大纲设置了过程性考核;③是否依据教学大纲采用相应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的成绩评定是否合理;④过程性考核内容是否覆盖课程目标。

(3)考前评价:一般与期末教学检查同步。课程负责人填写《课程考核模式审核备案表》,交由评价小组按照教学大纲考核要求进行试卷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试卷,由课程负责人修改后再审,直至符合要求。

(4)考后评价:课程考核结束后,由工作组审核试卷及参考答案,审查各考核环节的评分标准和评分是否合理;由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核环节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结合定量达成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按照要求提交课程达成度评价完整的归档材料。

以问卷调查为例:向学生发放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调查问卷,收集本课程目标的间接达成情况评价数据。计算公式为:

图3 课程目标i的间接评价的计算公式

每个课程目标的评价标准设定五个档次,对应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高到低的 达成质量分布,取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分别表示完全达成、较好达成、基本达成、部分未达成和完全未达成。

2.实习实践

(1)指导教师制定实习实践内容、考核方式,提交工作组审核,主要审核依据如下:①是否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探索;②实习实践考核是否能支撑相应毕业要求,评分标准是否合理;③是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④实践队伍、实践设备是否满足教学要求。 计算公式如图3。

3.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指导教师相应的指导工作内容,需经过教学副院长和学系主任检查,通过问卷调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毕业要求,学生选题和指导教师配备是否符合要求(计算公式如图3),如不能达到上述两点,必需进行调整。

4.评价数据与课程目标相关性的确认

评价数据与课程目标相关性的确认,过程如下:

①课程目标必须与某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有明确的关联,课程目标由课程组教师制定,并经过工作组的逐条审核和批准,确保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容易评估,确保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

②不同的课程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施,实施方法包括理论讲授、作业、期中考试、平时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对上述教学过程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③进行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确保考核内容覆盖所有课程目标,并与之相关联,并对考核内容进行质量控制,经过教研室、学院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5.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使用

评价结束时形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以此为基础,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课程实施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书面报告。任课教师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进行调整与改进,并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监督考察。

四、课程修订

依据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结果、调研分析结果以及各种征询意见,不断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以使其达到最优,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并达到毕业要求。

任课教师结合学生评教分数及反馈意见、系统生成的成绩分析数据、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法、课程实施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任课教师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做出调整与改进,并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监督考察。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

2021年9月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好课锋自“磨课”出 精彩课堂展芳华 ——人文学院开展“田家炳杯”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磨课活动
下一条:人文学院(应天书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与实施细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商丘师范学院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邮编:476000

招生电话:0370-3057992/3057995/3057997 豫ICP备05004423号